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查看: 24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溧城街道] 当年的刻章佬——溧阳老行当追忆帖之六十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平陵一哥 发表于 2023-4-26 08:3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年的刻章佬——溧阳老行当追忆帖之六十一

    刻章,只能算一个从业人数不多的小行当,但对从业者的文化知识、文字结构、刀工技术要求甚高。前清、民国年代,溧阳城和有关乡镇都有刻章佬,其生意远不及测字算命佬、修钢笔佬、拔牙佬、卖大力丸佬、唱小热婚佬、配眼镜佬、卖老鼠药老等行当。另外,当年溧阳城的刻章佬与书画篆刻艺术类印章,原则上来说,完全是两码事。
    据说历史上有名的战国时楚国辞赋家宋玉,西汉时壮武侯宋昌,唐朝名相宋璟、诗人宋之问,北宋文学家宋祁、宋庠兄弟、文学家兼文献学家宋敏求、画家宋迪、农民军领袖宋江,南宋著名法医家宋慈,明朝学者宋濂、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兼藏书家宋懋澄,清朝诗人宋琬当年都是刻章而出科的。
    那时的姓名章材质不一,除名贵材质外,相当一部分是木质,有桃木、枣木,好一点的有金檀、紫檀、红檀、酸枝木等,后者自然是给大老板或有地位、身份的人雕刻的印章了。当然,刻章佬的文字功底必须过硬,也就是说楷书和篆书要写得好,因为这是基本功,但是关键点是,刻章佬还必须“反字”要写得好。那时,刻章老师傅教徒弟三年“萝卜干饭”的老规矩就是前两年练字,练得有点上路了,就留下来,学不出的,也只能回家,因为刻章不同于其它行当,这是靠字吃饭的行当。留下来的徒弟直到第三年,师傅才教实际刻字操作。
    易政后的1956年,政府把这些刻章佬都组织了起来,集中在一起做生意。并在溧阳城的南门街兵役局(后为人武部)对面租了两间屋(今天的东海证券位置),成立了溧城刻章门市部;与此同时,把溧阳的修表佬也组织起来,门市部设在人民电影院对面(今邮政大楼位置);接着把洋桥(现新华桥)下原老轮船码头隔壁的毛笔店也公私合营了过来。这样,刻章门市部、修表门市部、毛笔店统统归溧城镇政府的综合厂管理。
    溧阳的刻章佬联合组成刻章店,生意倒比前清民国年代好,这是因为在旧社会,社会上真正要刻章的并不多,至多是私人小店、个人来刻颗章,难得有老板来选择用金檀、紫檀、红檀、酸枝木刻颗名章。但在集体化后,公社要刻章、大队要刻章、生产队也要刻章;溧阳城和集镇的单位、机关、学校都要刻章。那时需刻章的单位手持公安局和上级部门的批复,在刻章门市部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刻章佬忙得“百悠乐呼”。
    改开后,刻章佬的行当受到了冲击,有刻章一技之长的,只要登记手续具备,就可从事这项工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刻章的设备和工艺迅速发展,电子刻章等一系列先进的设备,把原来传统的刻章行当冲刷的一干二净,过去用手工刀刻的刻章佬已不见了踪影,原来的一切,现在都在电脑屏幕和激光机中产生。
    不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在南门街(东海证券)旁的刻章店,如今还屹立在原地,“刻章”这两个笆斗大字,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溧阳刻章的历史以及刻章佬的风雨历程。









沙发
木秀于林 发表于 2023-4-26 13:50:11 | 只看该作者
天目湖论坛App
说着溧阳刻章的历史以及刻章佬的风雨历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溧阳市捷成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45576  苏ICP备20210455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414号

GMT+8, 2024-6-2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