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查看: 2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溧阳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懒妞妞 发表于 2022-10-11 09:3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溧阳“三农”工作强势突围的十年。农业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农村改革全面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我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再燃濑水河畔勃勃生机。

农业更强
——现代农业引领发展

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溧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发展新路径,培育增长新动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7.0∶54.8∶38.2调整为4.5∶51.4∶44.1,农业基础地位持续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稳步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喜人,以全域旅游为特色的现代化服务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溧阳1号公路”等文旅项目加快推进,南山竹海风情小镇、天目湖白茶小镇跻身省级特色小镇,曹山田园综合体入选财政部PPP项目库。

生产经营实现快发展。截至2021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51.0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82万亩、41万吨左右。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超20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至35家。着力培育壮大优质稻米、特色水产、精品茶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溧阳青虾和天目湖白茶分别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溧阳白芹”等品牌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苏优(稻米)等入围江苏农业品牌目录,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成效显著,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服务体系实现渐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溧阳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新材料、新模式有效推广,统防统治、机械化采摘和清洁化生产等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62万亩,机耕面积76.62万亩,机耕率100%;机播面积73.29万亩,机播率95.65%;机收面积76.61万亩,机收率99.99%。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75%。

农村更美
——全域旅游擦亮底色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盘活资产,依靠当地资源禀赋,引进经营主体,发布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申报指南,梳理扶持增收类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2019年底,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超100万元。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质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切实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农村面貌,实施了危旧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工作,农村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49.78平方米,扩大到2021年的52.5平方米,增长了2.72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常态化管理,实现农村垃圾清运和保洁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溧阳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渔民退捕如期完成,重点水域全面禁捕,水质达标率88%。PM2.5为31.7ug/m3,优良率为85%,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86.6%。累计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6个、传统村落9个,达到“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标准的美丽宜居村庄数量605个,达标率100%。

农村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现土地增值、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探索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天目湖三胜村、上兴镇花村、南渡镇庆丰村、竹箦镇水西村等4个试点村村庄规划已审批备案并实施建设,全市首本宅基地资格权证在上兴镇上兴村颁发。出台宅基地使用、流转、退出等9个制度性文件,初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党建+三治+网格”乡村善治体系建设,完成对12个镇(区、街道)、173个村的乡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评估,高质量通过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治理中期复评。《唱响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最强音》在《新华日报》发表,《“五堂一站”创品牌 善治乡村增温度》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溧城街道八字桥村、南渡镇庆丰村荣获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农民更富
——生活水平提档升级

农民收入提升“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韧性和良好态势,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201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进2万元大关,2020年迈进3万元大关,十年平均增长9.1%。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十年拼搏,溧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2012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44元扩大到2021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440元。近五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高出城镇居民增速0.1、0.5、1.1、2.6、1.7个百分点,随着各类惠农政策高效落实、农民工工资水平快速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逐年缩小趋势,城乡收入比从2012年的1.96∶1缩小至2021年的1.81∶1,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农民收入结构“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农民就业渠道不断增加,四大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工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工资性收入增速、比重稳定上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21年我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贡献率位居四大类收入首位,为19704元,较2012年增加10872元,占比从2012年的57.9%提高到2021年的59.0%。2021年我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达2386元,较2012年增加2013元,占比从2012年的2.4%提高到2021年的7.1%。2021年我市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达6529元,较2012年增加1264元,占比从2012年的34.5%减少到2021年的19.6%。2021年我市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达4752元,较2012年增加3961元,占比从2012年的5.2%提高到2021年的14.2%。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比重的提升,显示出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农民消费品质“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逐步提升,八大类消费支出均稳步增长。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4530元,较2012年的12955元提高了11575元,累计增长89.3%,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全面提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分别年均增长5.3%、3.9%、15.4%、2.3%、6.0%、3.3%、13.4%和7.8%。伴随着收入的稳步提升,更多耐用消费品和享受型消费被农村居民纳入消费范围。2021年末我市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0.0辆、冰箱123.8台、空调158.8台、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173.8部,分别比2012年增长445.5%、30.8%、54.7%和1203.5%。

脱贫攻坚质量“高”。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19年底已全面脱贫,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溧阳市捷成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45576  苏ICP备20210455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414号

GMT+8, 2024-6-17 22: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